太阳能转化与储能技术研究所
一、发展历史与概况
当前,面对全球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度演变,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是地表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将成为我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主要能源。而储能技术是保证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及消纳利用的坚强后盾。因此,发展高效的太阳能转化及匹配的先进储能技术,是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发展的必要需求,也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的重要支撑。
太阳能转化与储能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22年6月,围绕太阳能转化及相关储能技术中的前沿基础与技术瓶颈问题,致力于突出自主创新科学研究,创新协同运行模式,通过学科交叉实现原理、材料、器件和系统层面的整体凯发k8娱乐的解决方案,有序推动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水平。
二、主要研究方向和领域
1. 太阳能高效转化与利用
包括:太阳能全光谱捕获与高效转化;太阳能光伏/光热转换及利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人工光合作用。
2. 储热/热化学储能
包括:储热中的传热传质问题;热能存储材料;多相传输过程;热化学制氢;太阳能热化学储能。
3. 制氢/燃料电池
包括:电解水制氢与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和技术;电解水制氢、燃料电池多物理场模拟及水热管理;氢能与低碳发展战略和规划。
4. 电化学储能
包括:电化学储能中的输运现象;电池与电容储能材料;电池器件设计及应用;锂离子电池热管理与安全防护;储能电站能量管理系统优化。
5. 综合能源系统
包括: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系统建模与调控;燃料电池及混合储能;多能互补智慧冷端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技术。
三、师资力量
所长: | |||||
副 所 长: | |||||
主要成员: | |||||
夏昕 | 刘赟 |
研究所目前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9人,讲师1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80余人。
四、研发平台
研究所依托“电站能量传递转换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整合了国家级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能源电力创新研究院等机构在太阳能、储能等专业的优势科研资源。拥有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光谱仪、高通量太阳能聚光模拟器、高温热化学转化及在线检测平台、同步热分析-红外光谱联用系统、气相色谱仪、电化学工作站、压汞仪等实验平台,为太阳能和储能技术所需的研发、检测、评估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五、学术情况与合作
太阳能转化与储能技术研究所在太阳能高效转化与利用、单相/相变储热、电化学储能、热化学储能等方面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承担了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applied energy、energy、renewable energy、science bulletin等高水平期刊发表众多太阳能和储能相关的研究成果,授权专利多项。
团队主要成员毕业于世界知名大学,并先后赴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法国国家科研中心过程、材料与太阳能实验室、瑞典麦拉达伦大学、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等学校或研究机构开展学习与合作研究,并与国内包括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电工研究所、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国际知名的太阳能与储能研究团队开展合作研究。与三峡集团、国家电网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研究所将努力拓展与国际/国内太阳能和储能研究团队以及相关企业的合作交流,为装置研发和工程示范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所希望与更多的国内外研究团队和企业单位开展交流与合作,发展建设高学术和技术水平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