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携手郑州空港人工智能研究院设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近日,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华北电力大学“能者总动员”创新创业俱乐部与郑州空港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郑州市航空港区人工智能研究院举办。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团委书记、俱乐部负责人张冬月与研究院综合管理部部长吴捷共同揭牌,研究院综合管理部、科技创新部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活动。
郑州空港人工智能研究院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郑志明院士团队合作共建的民办非企业科研平台。重点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与高端装备、智慧城市与智慧能源等领域进行科研布局,围绕航空港区主导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研发,致力于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和育成科技型企业,集聚高端人才科研团队进行创新创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产业升级转型。研究院科研人才队伍规模壮大,科技创新与科技转化平台日趋完善。研究院总规划建设面积达10711.71平方米,设有研发工程中心及重点实验室、人工智能展厅和多功能培训中心、人工智能大讲堂和科普研学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办公区。研究院拥有近千万元科研仪器设备,已建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工程中心、智慧城市与智慧能源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与智能硬件硬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多个一体化研发及创新平台。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现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5个一级学科点,13个二级学科点。其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并设博士后流动站。热能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学院学科水平始终保持在国内一流行列,目前已建立起涵盖能源动力、能源装备、能源材料、能源环境、能源存储等完整的“大能源”专业体系,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近年来,学院传统优势更加突出,同时稳步推进储能科学与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前沿创新研究。学院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科竞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逐步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校企联合培养等系列举措。
“能者总动员”创新创业俱乐部是华北电力大学首批立项的校级创新创业俱乐部。在学校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学院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俱乐部着力打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实践育人工作新平台,力争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最后一公里,发挥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主体在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方面的优势,服务于学生理想信念、专业素养、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培养碳达峰碳中和创新人才贡献应有力量。自成立以来,俱乐部聚焦能源电力领域科技创新和社会治理,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赋能技术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积极搭建项目制、长聘科研导师、成长导师、外聘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定期开展面向学生群体的公益性创新创业讲座与大学生社会实习实训实践活动。现已累计指导获得大学生科创竞赛国家级奖项数十项,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十余项。
本次合作共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将围绕人才培养、创新培训、创业实践、产学研协同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共陪”为指导思想,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平台,共同服务于双方创新创业活动水平与人才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大学生实习就业对接、创新创业活动支持、产学研项目孵化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同时,依托研究院成立的“空港之星”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和其他有效平台,努力在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签约仪式当日,双方先后参观人工智能展厅,签署协议并举办揭牌仪式,双方就未来深度合作事宜进行充分交流,希望在首期共建的三年间,在创新创业培训观摩、创新项目联合指导、创业项目孵化、大学生实习就业等方面共同开展工作。未来,双方将秉承创新精神,继往开来,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搭建广阔平台,努力为培养服务“双碳目标”的一流人才提供充沛的“动力”支持。
初审:张冬月
复审:董剑 沈国清
审核:杨世关